找到相关内容918篇,用时2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六和敬:佛教三大语系的团结与合作基础

    和敬是身和同住、口和、意和同悦、戒和同修、见和同解、利和同均。   一、身和同住   律藏中的犍度和丛林清规,是古代僧团的生活规约。当代佛教三大语系之间,应建立沟通平台的国际组织。组织章程除...领导原则、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原则、人员报酬原则、集中原则、等级制度原则、秩序原则、公平原则、人员稳定性原则、主动原则、团结原则。   二、口和   不妄语、不两舌、不恶口、不绮语。要说爱语、...

    郑振煌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04339333.html
  • 善人、慈悲喜舍——阿含解脱道次第之一(1)

    阿含经》 二七 多闻圣弟子心与慈俱,遍满一方成就游。如是二三四方,四维上下,普周一切,心与慈俱,怨,,极广甚大,无量善修,遍满一切世间成就游。如是悲、喜、心与舍俱,怨,,...命终,生梵天上。是谓,比丘!能行慈心,获此十一之福。 尔时,世尊便说斯偈: 若有行慈心,亦放逸行; 诸结渐渐薄,转见于道迹。 以能行此慈,当生梵天上; 速疾得灭度,永至无为处。 不杀无害...

    空海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93847840.html
  • 三宝田地的耕耘

      第三皈依僧宝,僧的意思,是指生活清净,代佛弘法的僧迦,其含义是和合众,所谓:身和同住,口和,意和同悦,戒和同修,见和同解,利和同均等六种和平相处的美德。  做一个人,不能脱离社会而单独生存的,人与人间,从家庭到每个工作的场合,都是人集居,可见社会是个大家庭。我们生活在这大家庭里,很需要这种六和的理趣。不要说别的,就以其中的口和,与利和同均来说便是社会安宁的基石。古人有说:「见利於人必有...

    伯圆长老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85149152.html
  • 六敬合

    则以六和敬为依止规范,故六和敬可当作今日佛教三大语系的团结与合作基础。  六和敬是身和同住、口和、意和同悦、戒和同修、见和同解,利和同均。  一、身和同住  律藏中的犍度和丛林清规,是古代僧团的... 二、口和  不妄语、不两舌、不恶口、不绮语。要说爱语、柔软语、正语、真实语、实义语。把握说话五原则:(一)仔细聆听,想了再说;(二)语音清楚,语词恰当;(三)语气温和,态度诚恳;(四)内容丰富,...

    郑振煌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93450641.html
  • 加强寺庙管理与创建和谐社会

    人与人之间的不团结。都是以上的因素造成的。这是佛教所不允许的。只要守好五戒就能给社会带来安定团结。  佛教的六和敬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真正内涵。六和敬即:身和同住。口和。意和同悦。戒和同修。见和同解。利和同均。身和同住:即同处在一个空间的人们。个人的习惯要恒顺大众。不可以单独行事。要和平相处;口和:说话要说别人爱听的话,不说伤害他人的语言。时刻管好自己的嘴巴,不说谗言。谎言。恶言等。不给他人和...

    释迦光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64667152.html
  • 吾爱吾教亦爱吾国

    作禅观,不闻国是,那管教非。不发一言,莫下一笔。我既与人,人亦与我何怨?奈何,而妄起怨何而妄结怨!既自恼人又恼他,既纵非愚亦非即狂,倘能终日如上木,遑问将来成佛与否?即此生亦已成人间之...僧何罪?应获如是之义利耶?此他,人心已丧尽矣。欲救此不疗之沉疴,非创办“佛化教育”不为功。盖国家之兴衰,全赖教育良与不良为枢纽,教育良,则人心向善,而国必兴;教有育不良,则人心趋恶,则人心向恶,而国...

    慈航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191270769.html
  • 透过佛教看管理

    均衡;意和同悦,在精神上,志同道合,是心意的开展;口和,在言语上,和谐,是语言的亲切;身和同住,在行为上,不侵犯人,是相处的和乐。   定期集合,布萨说戒:佛陀定期于每月八日、十四(十五)日...修果证阶段境界的差别,而外在身分阶级的划分,以长幼有序、互敬互爱为僧团的基础。例如:比丘有比丘法;比丘尼有比丘尼法;菩萨有菩萨戒法;当僧团大众有所争执时,佛陀制定“七灭诤法”。 ...

    王武钢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7252882121.html
  • 佛法僧三宝详解

    :  (1)戒和同修。即对于所受的戒法,善护受持,秽,称赞不毁,与诸同修清净梵行的道伴们,平等共同受持。由此法故,发起尊重爱敬,欢喜悦意,,和合共住。  (2)见和同解。即对于出离尽苦的圣道法,能善巧如理的通达于如是见。与诸同修清净梵行的道伴们,见解一致的共同修学。由此法故,发起尊重爱敬,欢喜悦意,,和合共住。  (3)利和同均。即对于获得的如法利养(财物),个人不别藏隐,与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84164440.html
  • 画儿:佛教基本知识——佛法僧三宝

    ,具有六种: (1)戒和同修。即对于所受的戒法,善护受持,秽,称赞不毁,与诸同修清净梵行的道伴们,平等共同受持。由此法故,发起尊重爱敬,欢喜悦意,,和合共住。 (2)见和同解。即对于出离尽苦的圣道法,能善巧如理的通达于如是见。与诸同修清净梵行的道伴们,见解一致的共同修学。由此法故,发起尊重爱敬,欢喜悦意,,和合共住。 (3)利和同均。即对于获得的如法利养(财物),个人不别藏隐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35375643.html
  •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佛教“六和敬思想”

    方面,为了避免工作当中的冲突,工作安排尽可能合理化,从制度和岗位设置上减少冲突的可能——减少因推诿和制约带来的结果。   第二和:口和   古人说“君子动口不动手”,但佛教认为这还不够。所谓“口和”不是讲不要争论,而是说不要做无益的辩论。20世纪中期,著名的藏学家更敦群培说过这样一句话:“如果你赞同某一个观点,你会寻找到成千上万个论据支持它;如果你反对一个观点,你也同样可以找出成千上万个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7490986811.html